一个组织如何管理好利益相关者群体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下)

关于作者

彼得·德鲁克,被公认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关于本书

本书出版于年,是德鲁克在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德鲁克指出,和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一些特殊的管理难题,这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践,也能给企业管理者带来新的启示。

核心内容

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管理好利益相关者群体,包括志愿者、捐赠者、由外部人士组成的董事会等。

非盈利组织确定了行动目标,接下来就是执行了。企业执行目标很大程度上依靠两点:一是通过层级制组织从上到下发布命令,二是通过金钱和职位晋升来对员工进行激励。但是,很多非营利组织的主要“雇员”是不领一分钱的志愿者,来去自由,该怎样管理和激励他们呢?除了要管理志愿者,非营利组织还要管理好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像捐赠者、由外部人士组成的董事会,等等。这就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如何管理好这些利益相关者群体。

先来说志愿者。像慈善机构、教堂这类非营利组织,往往全职人员非常少,组织的日常运作几乎完全依赖志愿者。比如,美国“女童子军”不领薪水的志愿者人数是全职员工的倍。德鲁克所熟悉的一个教堂,几乎没有什么领取薪水的职员,而是用上千名志愿者管理着1.2万名信众。教堂甚至用6名不领薪水的志愿者,来替代了一位领薪水的全职牧师的工作。

志愿者的优势在于具有热情和奉献精神,但志愿者也有短板,最常见的问题是经验不足和难以持之以恒。那么,该怎样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呢?你可能会想,人家是自愿来服务的,又没拿钱,经验也不足,那么,对志愿者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比对全职员工的要求要低一些,才能留住他们呢?错了。

德鲁克认为,对志愿者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正是因为志愿者是不领取薪水的,他们来工作不是为了获得报酬,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如果你对他们的工作要求马马虎虎,志愿者来了只是在混时间,看不出工作的价值和成果,那显然是留不住人的。事实上,对新手也必须严格要求,让他们肩负起责任。如果有不能胜任的情况,就考虑转岗;如果转岗后仍然不能胜任,则应该谢绝他的志愿服务,不要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

研究表明,一个组织对它的成员要求越严格,组织本身对成员越有吸引力。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从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军方就面临兵源不足的难题。美国军方想了各种办法来吸引年轻人入伍,比如提升士兵待遇、增加士兵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等等,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这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独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用更苛刻、更严厉的方式来训练新兵,比如连续54小时实弹演习、长途行军、剥夺睡眠等等。新兵必须通过一系列极为严酷的考验,才能被授予海军陆战队徽章,成为正式队员。结果,美国海军陆战队被认为是一个只有卓越者才能参加的组织,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报名人数大增。

可以看到,非营利组织想要对志愿者有持续的吸引力,必须对志愿者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志愿者才能够获得成长,组织才能够取得绩效。当然,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要为志愿者提供系统的培训方案,给他们宝贵的学习机会,加速他们的成长。

说完了志愿者,再来看另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是捐赠者。过去,一家非营利组织依靠少数几个富翁的捐赠就可以维持下去,但现在不同了。随着非营利组织需要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只靠几个富翁是不够的,必须走群众路线,发动广大热心民众来捐款捐物。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要说服很多人捐钱显然比说服几个人捐钱要困难得多,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很多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把募集资金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到处奔走、托钵化缘,以至于都没有时间去实践组织的真正使命,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了。而且,在募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非营利组织每争取一个新的捐赠者,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甚至为募捐投入的费用超过了所获得的捐赠资金。

第二,当托钵化缘的慈善机构多了,民众的同情心也变得逐渐疲乏了。这个世界上每天发生这么多灾难,对揪心的悲惨故事听多了,大家也就产生了免疫,变得无动于衷了。据估计,美国社区里每天都会有3~5批人上门去募捐,民众很难不产生抵触情绪。

对此,德鲁克深有体会。他作为慈善事业的热心支持者,曾多次亲自挨家挨户去敲门,笨嘴笨舌地说:“您知道有多少婴儿正在濒临死亡吗?请发发慈悲吧!”结果很多人对他说:“快告诉你您想要多少钱,我正在看电视呢。”接着给德鲁克2美元把他打发走。后来德鲁克得出教训:如果星期天下午正在热播职业足球赛,就不要去敲门募资。

面对这些募资难题,该怎么办呢?德鲁克给出的答案是,要学会管理你的捐赠者。现在,很多非营利组织把“基金募集”(fundraising)改称为“基金发展”(funddevelopment),这不仅仅是称呼的改变,更是观念的改变。非营利组织已经意识到了,要把捐赠者从一次性的施舍人,变成组织的长期支持者,这就要求对捐赠者群体进行精细培育和管理。

德鲁克说,他所知道的管理捐赠群体最成功的案例,是他的工作单位所属的波莫纳学院。这所学院位于南加州地区,早在20世纪20年代,学院院长就意识到,南加州的人口会快速增长,学院也必须随之扩大。但是,经费从哪里来呢?学院院长亲自在当地创办了几家新企业,并亲自经营了好几年,直到企业开始赚钱。

然后,院长挑选了一个最优秀的毕业生,把企业全部移交给他,还给了他一万美元,对他说:“这些都是你的了,你去经营吧!如果成功了,这些都不必还,但你要记住我们的学院。”就这样,学院一直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们取得成功。20年之后,学院拥有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长期捐赠群体,每年能获得校友们的大量捐赠。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特殊,毕业生和母校拥有天然的情感联系。一般的慈善机构又该如何与它的捐赠者建立起长期联系呢?尤其是考虑到,有的捐赠者是确实关心这个组织的使命和发展的,愿意与组织保持长期联系;而有的捐赠者只是迫于社会压力,或者仅仅是为了不被打扰而捐钱。

绝大多数的慈善机构对这两类捐赠者不加区分,一味地派人上门或寄募捐信狂轰乱炸。有一个叫做“微笑列车”的慈善机构却做了不一样的尝试。这是一家为兔唇儿童做免费手术的组织,他们在给陌生群体发出的募捐信中,附了一张回复卡,里面有三个选项:

选项A:这是我唯一的捐赠。请寄给我一张报税凭据,不要再找我募捐。

选项B:我希望微笑列车每年只给我寄两封信。请尊重我限制收信数量的意愿。

选项C:请照常给我寄信,让我知道微笑列车对唇裂、腭裂患者治疗的进展。

这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一个策略,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收到这种募捐信的人群,首次捐款的概率比以往高出了一倍,平均捐款额度也更多,总筹款金额比以往增多了将近50%。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想尽快摆脱骚扰,所以捐赠更多吗?并不是。实际情况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收信人选择了A,也就是“一次了结”,而大多数的捐赠者希望继续和微笑列车保持联系。

这种策略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改变了慈善机构与捐赠者之间的关系。对捐赠者而言,他不再是被迫捐钱,而是感觉自己掌握了主动权。特别是那些选择了继续保持联系的捐赠者,他们大概率会再次捐款,而且捐款金额也会不断增长。这在心理学上被叫做“承诺和一致”原理。

对慈善机构而言,回复信自动筛选出了那些希望“一次了结”的捐赠者,慈善机构就不必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真正关心组织发展的捐赠者身上,着力把他们培养成长期的捐赠群体。方法包括:定期给他们寄送组织资料,邀请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呈递年度报告,向他们说明你计划用他们的钱做什么事情,这些钱发挥了什么效果,等等。经验表明,及时反馈能够让捐赠者更理解组织的事业,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支持。

在长期捐赠群体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就是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成员,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三类利益相关者。非营利组织的董事都是外部的成功人士,他们本身是慷慨的捐赠者,同时也积极利用自己的能量为组织募集资金。而且,很多董事是社会名流,起着对外宣传组织的形象代言人作用。他们本身还具有法律、商业、管理等专业技能,是非营利组织不用付费的高级顾问。

董事们这么厉害,肯定每个非营利组织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董事会吧?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非营利组织的CEO尽量减少与董事会的联系,最好什么也别让董事会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那些挑剔的董事们总是对组织的工作指手画脚,有时候甚至阻碍变革。所以,董事会越弱越好。

德鲁克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一个强大的董事会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发展,而一个弱董事会不利于组织取得绩效。这些成功人士既然把时间和金钱捐给了组织,那肯定会对这个组织的工作提出高要求。那么,CEO要怎样处理董事们“干涉内政”的问题呢?

其实,CEO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很多CEO往往是先做完了决策,然后再来向董事会“推销”你的决策,这样大概率是会遭到董事们的反对的。这方面要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在做决策之前,会不厌其烦地咨询每个组织成员的意见,尤其是重要成员和具体实施决策的成员,再根据不同的意见来综合做决策。这样一来,虽然决策的过程很慢,但决策一旦做出,组织的所有成员都能理解,CEO就不用再花时间去“推销”你的决策了。

举个例子。德鲁克就在一家博物馆担任董事,董事们因为对博物馆的经营理念不同而激烈争吵。一派认为应该新建场馆,走面向公众的大型博物馆路线,而另一派认为应该走“少而精”的精品收藏路线。这看起来是不可调和的“路线之争”,但讨论到最后大家发现,其实没必要上纲上线,他们真正要解决的,是下一笔资金要怎么使用才能产生最大效益的问题。这样一来,最后无论怎么决策,大家都能够理解了。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但其实也值得企业管理者学习借鉴。传统企业中严格的层级制正在消失,薪酬也并不是员工选择一家公司的最重要理由。这时候,企业更需要向非营利组织学习,以使命为核心来驱动组织前进。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8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