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自治区粮食产量不低于上年的要求。昌吉州在稳定冬小麦生产种植面积,保障全州及周边地区的粮食有效供给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小麦种植户的科学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力争搭好丰产架子,确保年小麦连续获得丰收。现提出年小麦春季田间技术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一、冬小麦冬前苗情及越冬期间气象状况
1.越冬前苗情:
年昌吉州冬小麦种植面积.67万亩,较年的.71万亩增加了45.96万亩。年昌吉州各县市整体入冬偏晚,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相对延长了冬麦入冬前的生长期,对冬麦的出苗和分蘖生长十分有利,适期播种面积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虽然部分地区受倒茬及干旱影响,播期有所推迟,但冬前气温偏高,弥补了播期推迟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根蘖生长,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但部分麦田播量偏大,加之秋季以来气温偏高,旺长苗占有一定比例,部分晚播田苗小苗弱,苗情两极分化明显。根据越冬前对冬小麦的苗情调查分析,冬小麦基本苗平均在33.5万株/亩左右,一类苗占40.8%,二类苗占37.5%、三类苗占20%,旺涨苗占1.7%。
2.越冬期间气象状况:
冬小麦越冬期在11月~12月中旬,由于气温较去年和历年略偏高,冬麦田未形成有效积雪,部分区域小麦田积雪消融,露出雪面的小麦叶片因受冻枯黄,但根茎部完好,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影响较小。截止2月25日,根据气象局测得积雪厚度,结合各县农技部门近期对山区、平原和沙漠南源几个不同区域调查积雪厚度结果看,昌吉州大部分地区降雪的积雪厚度高于常年水平。依据年积雪厚度情况分析,及时做好冬小麦返青期管理和小麦雪霉雪腐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举措。
二、冬小麦返青前期管理措施:
1.结合天气预报,适时开展“破雪施肥施药技术”,及时给冬小麦补充营养,提高返青期冬小麦抗逆能力,减轻小麦雪腐病和雪霉病发生,促进冬小麦早返青、早起身、早成熟。破雪时间:田间积雪厚度达10厘米左右(昼消夜冻)时开展田间作业。方法:采用撒肥机或播种机进行破雪施肥(以播种机为佳),播种机施肥适用于没有滴灌设施的麦田。
2.要趁雨雪追肥,对底肥不足或未施底肥的部分旱地麦田,可视苗情、墒情、底肥情况,早春趁雨雪追肥。对晚播弱苗田和底肥不足麦田,可亩施尿素5-7公斤;对未施底肥的麦田追肥量可适当增加,亩施尿素8-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的磷酸一铵。
3.镇压保墒提温。对墒情较好、土壤冻结的麦田,早春当表层土壤解冻2厘米时,即可采取早春顶凌耙耱措施,去除枯叶,提温保墒,弥合裂缝,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对降雪较少、越冬前墒情较差的麦田以及东三县的山旱麦田,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及早镇压,消除土壤明暗坷垃,防止土壤空隙大跑墒散墒,提墒保苗。
注意事项:一是化肥的量根据冬前苗情和地力施用;二是药和肥混匀后撒施,非粉剂类的农药和煤沫或细土掺匀后,再与化肥再混匀,用播种机播施或撒肥机撒施;三是选用三证齐全的农资。
三、冬小麦返青后田间管理意见措施: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长势,春季田间管理要全面突出因苗因地、分类管理,坚持“控旺促弱、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的技术途径,促进苗情转化,构建合理群体,稳穗增粒增重,实现优质丰产。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一)水肥调控,分类管理。把水肥管理作为重点,做好防旱保苗、促弱控旺工作。要因墒管理,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因墒抗旱浇水。对已浇越冬水、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推迟春季第一水到起身拔节期,起到春季蹲苗、控制无效分蘖的目的。要因苗管理,对已浇灌越冬水的一类苗麦田,返青期控制肥水,控制无效分蘖,拔节期加大肥水管理,浇水时亩追尿素10-12公斤,提高成穗率,稳定穗粒数。对已浇越冬水的二类苗麦田,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浇水时亩追尿素8-10公斤,拔节后及时第二次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促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数。对三类苗和“一根针”麦田,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肥水管理。当麦田0-5厘米地温稳定达到5℃后,浇灌返青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一铵,但返青水不宜过早,以免降低地温,抑制麦苗生长;拔节后第二次施肥浇水,亩施尿素6-8公斤。对旺长麦田,早春要控制肥水,返青后有条件的地块尽早镇压一次,起身期采取化控措施控制旺长,拔节后期浇水施肥,防止脱肥转弱,亩施尿素6-8公斤。
(二)预防冻害。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