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卦私人银行决战大财富管理之巅

作者

杨荣(中信建投)

来源

eResearch杨荣团队

编辑

郑斌

美编

杨文华

核心观点

私人银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和全方位非金融服务的经营行为。未来,私人银行呈现业务全球化、银行业务一体化、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趋势。但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也给私人银行业务带来挑战。国内私人银行成长空间大,各银行间呈梯队化发展趋势。

高净值人群迅速增长,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潜力巨大,根据招商银行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就接近96万亿人民币。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出现了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超过10万人、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具体包括四大行(工农中建)和招行。第二梯队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超过万人、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具体包括交行、邮储及绝大部分股份行。剩下的银行则处于第三梯队,主要为城商行和农商行。但私人银行客户忠诚度低、各银行间人均AUM差异较小,中小银行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差异化产品和优质的人才团队是未来私人银行业务的突围方向。

差异化产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精细化的客户分类与管理,精准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二是卓越的投研能力、专业产品设计能力和丰富的产品体系;三是重视非金融服务给私人银行带来的增益效果。

第一,少数私行客户财富占到总财富AUM的大头,私行客户AUM深深融入财富管理体系中,私行业务成为财富管理的核心中枢。

第二,渠道及业务开展方面,私行与财富管理融合度较高。多数商业银行的私行业务仍属于大零售的一部分,形成私行-投行-财富互相促进的新生态。

第三,聚焦打造“全集团+全市场”的开放投资生态圈,服务模式开始从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型。私人银行连接银行资产端、负债端和表外业务,可以贡献低息负债,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更好的资产负债管理。

同时,银行可以凭借私人银行打通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抵消房贷监管政策的负面影响,落实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借助私人银行为高净值客户提高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拓宽收入来源。同时,促进促进承销和并购业务,投融资业务一体化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银行整体业务贡献是分阶段的、多元的。

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初期,银行首要目标是拓展市场、扩大客户规模。此时,私人银行渠道的构建需要巨大投入,私行的回报并不会立刻见效,手续业务的收入成本比较高,中收占比也并不理想。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中期,私人银行业务逐渐实现规模经济,手续业务的收入成本比开始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步提高。

在私人银行业务步入成熟期后,成熟后的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创造低息负债,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另一方面,私行业务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强、盈利波动性减弱、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1)私人银行的内涵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定义,私人银行(即私人银行业务)是指私人银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和全方位非金融服务的经营行为。

私密性是私人银行业务最显著的特点。在私密性的具体施行方面,私人银行是按照最严标准进行执行的,瑞士作为私人银行业务的起源地,其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业界标杆。

专属性是私人银行业务的第二个特点,与普通客户理财业务不同,一般意义的个人理财是从现有的金融产品中选择,私人银行产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定做,私人银行财富顾问从和客户初次沟通并正式建立客户关系起,通过后续的逐步深入交流和客户投资偏好,会根据客户实际投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产品进而形成方案,在与客户达成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方案的实行,并对方案的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与客户无间断沟通,实时进而实现一对一的客户服务。

综合化是私人银行业务的第三个特点。

首先,对于单个私人银行客户而言,理财产品配置是私人银行全权资产管理业务的一个方面,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境外资产安排,资产处置等等都可以从私人银行服务中得到专业化的建议,同时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涵盖财富管理、资产传承、留学移民、境外投资、资产保全、税务规划、财务规划等等多方面服务。

其次,私人银行提供的是持续性的终身服务,现在的客户往往是“富一代”或者“富二代”,他们所要求同时也是私人银行所应做到的是他们的“资产传承”,为其整个家族提供整体的资产建议,也是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2)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私人银行凭借高盈利、轻资本、抗周期性的优势,受到商业银行的追捧,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私人银行具有轻资本和高盈利特性,私人银行主要面向客户提高财富管理、咨询等无风险表外业务。与传统表内业务相比,用更小的资本消耗和风险承担,赚取更多的收益,具有超高性价比。

私人银行还具有抗周期性。私人银行业务属于非利息业务,盈利来源多为手续费和佣金,能有效抵消经济下行、净息差收窄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每一次经济衰退都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富裕阶层财富占有率不断提高,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也逐渐增长。

私人银行主流服务模式为“1+1+N”,即1名客户经理+1名财富顾问+N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客户经理负责日常客户关系的维护,财富顾问负责沟通、传递客户的各类需求,并由专家团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3)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大部分银行将私人银行业务放入大零售框架中(私人银行部),少数银行采用总行直属机构的模式(私人银行专营机构)。则指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零售业务的一部分,借助零售业务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开展。总行直属机构的模式是指将私人银行业务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垂直管理,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等并列,成为独立部门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银行均采用大零售模式,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获央行批准筹建私行专营机构、采用总行直属机构的模式。

(4)私人银行发展阶段

国际私人银行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16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是私人银行发展起源阶段,私人银行的主要特征是为贵族、富人阶级提供隐私性较强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源起瑞士。

在19世纪中-20世纪80年代,私人银行业务稳定成长,私人银行业务主要依靠银行客户关系和私人网络关系建立,开始出现“家庭办公室”的经营模式。在此阶段,欧洲私人银行业务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战后经济的复苏,欧洲私人银行业务逐步走向成熟。美国财富在二战后急速膨胀,私人银行业务也迅速蓬勃发展。这一阶段,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开展,通过高净值客户社会网络关系推广私人银行服务。此外,私人银行业务中开始出现“家庭办公室”的经营模式,由银行组建包含金融、法律、税务等专家的“家庭办公室”,为富裕家族提供定制化、综合性服务。

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私人银行业迎来初步变革,行业内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6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