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宗毅出生在遥远的新疆昌吉。
他从小就很调皮,考试经常倒数第二名。
那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个资质平庸、其貌不扬的小男孩,日后会成为身家数亿的超级富豪,坐拥几十家公司。
马云和刘强东,都曾经称赞过他的经商头脑。
(宗毅)
他自创的裂变式创业,还被马云创办的湖畔创业研学中心列为一号教学案例。
他的创业经验,被无数商界大佬膜拜。
刘强东也曾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他建议和帮助,指导他走出泥潭。
但是,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宗毅也是。
今年52岁的他,一路走来也吃过很多苦头。
年轻时,他给别的老板当过司机,在车间修过机器。
打工多年,他还遭遇过两次企业倒闭,从而被迫失业……
直到36岁,他都还买不起房。
等到他终于事业小有成就之时,第一次买房,只去看了一眼,就一天之内直接买了3套房。
后来,在广东买了别墅,以及很多百万级以上的豪车。
同时,宗毅还是一个爱玩的“旅行狂人”。
他曾开着电动车80天环游世界,走遍50多个国家。
宗毅说:“我的人生从来都是被质疑过来的。
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一件很酷的事,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宗毅)
也许是生在新疆的缘故,宗毅从小就养成了坚毅又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但奇怪的是,他的父母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
宗毅的母亲,是广东潮州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就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
宗毅的父亲,是江苏南京人,也考入了西安交大。
天南海北的两个人,原本并无交集。
就是在这个名校里,他们走到了一起。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去到新疆定居。
在那个年代,哪怕是能上一个中专,都已经非常厉害了。
由此可见,宗毅的父母都是妥妥的学霸,和高级知识分子。
然而,可悲的是,宗毅在小时候,并没有任何学霸的迹象,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
童年时期,他体弱多病,父母很忙,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在带他。
宗毅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读过正规的小学。
没有补习班、没有很多作业,大部分时间都在玩。
虽然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但也导致他学习基础功底很差。
(宗毅小时候)
直到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州里的一所正规中学,他才开始了正儿八经的求学生涯。
悲催的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
多年的寒窗苦读,并没有换来一个圆满的结局。
高考时,宗毅“喜提”全班倒数第二名,居然还阴差阳错地进了北京的一个二本大学。
从新疆到北京,对宗毅来说,绝对不止是几千公里的空间转移,更是学习成绩上“显而易见的差别”:
新疆的孩子,因教育质量差总体成绩比较靠后,宗毅在班上又成了“倒数第二”。
好不容易大三时,宗毅终于拿到了一次奖学金,却被班主任狠狠泼了一大盆冷水:
“宗毅,竟然能拿奖学金!”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宗毅,以至于他后来一直都对这位班主任“记着仇”!
记仇归记仇,但宗毅还是凭实力在这位班主任面前上演了“逆袭”的戏码。
大四时,宗毅以全专业第17名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国企,被分配到广东华宝空调厂工作。
(华宝空调,90年代的传说)
“北春兰,南华宝”,曾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空调市场的形象概括。
在90年代初期,国内空调可以说是唯华宝马首是瞻。
毕竟,华宝空调是国内首家生产分体式空调的企业,单品年产值曾达10亿,排在全国第一。
宗毅一毕业就进到这么“香饽饽”的国企,羡煞旁人。
不过,他也没有辜负这大好机会,几年时间便把自己的履历打造得“相当漂亮”:
先后在生产部和研究所任工程师;
年,获得佛山市科技标兵称号;
年,任华宝研究所设计室主任;
年纪轻轻,就成为公司骨干,再加上国企收入颇丰,这个新疆小伙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但市场风云突变,年,华宝被科龙收购了!
刚准备大干一场的设计室主任宗毅,发现自己一夜之间不仅被撤职,还被降到了最基层的职位。
“我发现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我,这个事情对我的伤害还是蛮大的。”
在科龙伤心地工作了15天后,宗毅终究还是辞职了。
有句话说得好,年轻就是资本。
(华南理工大学)
虽然被伤害、被抛弃。
但宗毅觉得,这对28岁的自己来说“多大个事”,失业就失业呗,先回学校深造吧。
这一回去深造,宗毅就考取了华南理工的EMBA。
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才不怕被埋没。
果然,没多久,宗毅就有了新工作。
一个香港老板投资实业,请宗毅帮他管理新公司。
就这样,宗毅转身进入了私企。
在私企打工的三年,宗毅也终于不再是只跟机器打交道。
因为大学毕业后就听从父亲意见考取了驾照。
所以,他这次给老板当起了“免费司机“,而老板也经常带着他跑客户谈合作。
你遇见什么样,就会成为什么人,这句话在宗毅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
这个香港老板打开了宗毅”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从工程师思维慢慢转变成了商业思维,对他以后创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也难怪宗毅日后在演讲中提起这位老板时,会脱口而出:
“这样的老板如果不给工资,帮他提两年包都值得。
(宗毅)
只可惜这家私企最后停业了,宗毅和几位高管对其进行重组运营。
但一年后还是倒闭了,宗毅又“失业”了。
年1月,宗毅决定创业,于是和其他5个合作伙伴用50万元创建了芬尼克兹。
待过国企,也混过私企,这一次轮到宗毅自己当老大了!
当老大,听起来那个威风,但撕开面子,说多了都是泪。
关于创业的前三年,宗毅曾这样描述:
”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车间里,一边汗流浃背地修着机器,一边考虑客户的欠款什么时候能到账。“
“在创业前三年的时间里,都是在缺钱、缺订单、缺人的状态里,以战养战、拆东墙补西墙。”
“跟所有小老板一样,我当时的常态是白天面对员工装得很亢奋,晚上回到家愁眉紧锁,抽烟喝酒排解压力。”
那个时候,宗毅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琢磨着自己如何才不会被同行干掉,顺利活下去。
他就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不停想着如何逃跑才不会落入到狮子的魔爪。
只是他没想到,”这头狮子“居然会是自己的海外部经理。
年,宗毅被自己的海外部经理骗了!
有一天,一个意大利客户来找到宗毅说:“你骗我,你卖给我的东西都是垃圾!”
宗毅一脸懵,摸不着头脑,那个客户就拿出两张照片给他看。
宗毅看了照片才知道,这个户收到了假货,而那些假货并不是芬尼产的。
客户咬定,这些货就是宗毅的海外部经理卖给他的。
而且当时在合同谈判时,宗毅就跟那个海外部经理一起坐在他的对面,可宗毅怎么解释客户都不相信。
事实是,宗毅确实就在现场,但他也确实听不懂英文,他被自己人骗了!
也是这一年,宗毅的合伙人之一兼销售总监“另立山头”。
当时芬尼80%的销售额都是这个人带团队做的,他觉得:”宗毅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你当老板,我来给你打工?“
于是,这个人在外面成立了一家跟芬尼一模一样的公司,还挖走了芬尼的生产部部长和技术骨干。
(演讲中的宗毅)
一个知道你所有的秘密的人,开了一家和你一样的公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宗毅的伤心、焦虑和恐惧,可想而知。
以至于后来,宗毅对这件事下了一个很沉重但很具警示性的定论:
“高管离职创业,尤其是创始人分裂做同类型的公司是最危险的,比一个强大的对手可怕得多!”
创业不艰难,是不可能的,但宗毅也不是轻易放弃、坐以待毙的人。
在英文那摔了个大跟头,宗毅当时就决定去学英文。
最开始,他只是希望学点东西能听懂点就可以了。
结果在那儿天天被虐,每天都得背单词,只有一字不差地喊出来才能去吃饭,宗毅第一天没吃到饭。
经历了五天近乎严苛的口语训练,毕业考试时,宗毅在上面用英文足足讲了15分钟,讲到自己泪流满面。
在高管离职那摔了跤,宗毅就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留住创业型人才,避免历史重演。
而他这一思考,就干成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
宗毅凭”此件大事“一战成名,也成为众多商圈大佬争相效仿的对象。
(宗毅在美国进行环球之旅)
“把员工变成合作伙伴,让有能力、有创业激情的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这是很多老板的口头禅,但很多老板只是拿它去忽悠员工。
相比之下,宗毅就实打实地做到了!
年,公司要开展新业务,按往常习惯,就是成立一个新的车间。
但这次,宗毅决定换个“新玩法”。
宗毅宣布注册新公司,要从高管中选出一人做创始人兼总经理,但游戏规则是:
这个总经理必须出钱占股10%以上;同时,其他高管参投,5万一股,一股起投。
出钱就可以当老板?投,还是不投?
果不其然,当天,现场有6位高管,决定投!但第二天,有5位反悔了,不投!
没人参与,这么好玩的游戏还怎么玩下去?
宗毅开始软硬兼施,各个击破。
终于,其中一人投资10万当了总经理,另外3人分别投资5万当了股东。
再加上宗毅和联合投资人出资35万,一个60万起家的新公司诞生了!
自己的身家和前途,都和新公司绑在了一起,谁敢不努力?
果然,谁的公司谁操心,总经理和股东们一操心,新公司当年纯利润就干到了多万。
数据一出,公司炸锅了!
投钱的人开始哗哗分钱,没投钱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老员工实现创业梦,新员工拥有上位机会。老板留住了人才,企业变得更有活力。
裂变式创业一炮打响!
一箭四雕之举,宗毅此后屡试不爽。
几年下来,公司成为游泳池热泵行业的冠军。
年,金融危机到来,公司利润呈现断崖式下滑。
宗毅不得不想办法拿下中国市场(之前主攻海外)。
(竞选现场)
一个从来没做过品牌的制造厂家,突然要去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这就好比,富士康突然说我要做苹果,怎么找到合适的人才呢?
宗毅再次升级“新玩法”!在公司内部举办裂变式创业大赛!
他不仅请来中欧创业营大咖当评委,还开创了“三行投票法”:
你心目中的运营者?
你的投资金额?
你的签名?
拿钱投票,谁敢不谨慎?
这样选出来的人,还怕不靠谱?
宗毅狠狠打破了传统的“老板看上谁就重用谁”的循旧思想,也避开了“被迫空降总经理”的尴尬局面,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了全体员工。
事实也证明,用人民币投票,既避免了人情拉票,打破了论资排辈,还让德才兼备之人脱颖而出。
这是多少老板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宗毅,也把裂变式创业不断发扬光大。
“当我做完一件自我感觉很酷的事情之后,我就上瘾了,从此再也停不下来。”
他的员工、客户,甚至很多素未谋面、但慕名而来的老板,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正所谓,不走寻常路,一招裂变天下知。招招过瘾、招招致胜!
自从有了裂变式创业,宗毅就任性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年,宗毅为车甩手,干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打通了电动车南北充电之路。
宗毅第一次在硅谷见到特斯拉的时候,就异常激动。
他当时就下了四万美金的定金,成为中国第一批特斯拉车主。
望穿秋石地等了整整十一个月后,宗毅被特斯拉告知,广州没有充电桩,提车地点改成了北京。
如果说,宗毅是史上第二卑微买车人,没人敢称第一。
宗毅干脆将“卑微”进行到底,于是开上国产电动汽车,带着摄影师、记者一路向北,接新车去。
接到了新车,怎么开回去?宗毅决定”带着私心做公益”。
宗毅特地购置一批特斯拉专用充电器,希望通过捐献充电桩的方式,让特斯拉一路上有电可充。
也让更多人了解环保的电动汽车,让一个遍布中国的充电网络能快快建立起来。
5月25日,北京朝阳区艺术园区,宗毅和罗振宇装上了特斯拉第一个充电桩。
再往后,
济南大明湖畔、青岛良子健身、武汉创意天地、湖南岳麓书院…………
20天,0油耗,公里,
16个城市据点,20个充电桩,
一条南北充电之路正式打通!
在后来的演讲中,宗毅曾这样调侃过自己的私心:
等我年老的时候,可以秀骄傲地对我孙子讲:
“记住啊,当年中国第一条电动车充电之路,就是你爷爷俺打通的滴。”
这话很是”嘚瑟“,但这”嘚瑟“的背后却是:
充电桩装好,更多人敢开电动汽车出门,空气污染变少了;
宗毅火了,公司知名度提升了。
宗毅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互联网社群的力量和粉丝经济的的甜头。
从那以后,宗毅在公益这条路上越玩越嗨。
“互联网大篷车”西南行、西北行;”80天纯电动汽车环球旅行”;“创办超级幼儿园”……
宗毅一直在做公益,也一直在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做公益。
他始终认为,好的公益也一定要有一个商业模式,这样人们才会自发地参与其中。
只用公心做公益,没办法长久。
人人都有私心,但如果人人都能怀着私心去做公益,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
从年至今,宗毅已连续创业20年。
有人说他是最不正经的老板,也有人说他是最会玩的老板,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妥妥的“阿甘式”老板。
一直跑,是阿甘最开始不得已的生存方式。
但当他一路跑进了橄榄队、跑进了大学、跑成了富翁。
跑,变成了他的信念。
而这就如同宗毅所说:
“每位创业者、企业的一把手都是阿甘。
前面的目标并不清晰,但是你得不停地奔跑。
等你越过所有山丘、趟过所有的坑,
战胜自己之后,目标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
成为老板的第一天,宗毅就开始不停奔跑。
最开始奔跑,是为了生存下去。
到后来,一边奔跑,一边出招,一边颠覆,一边创造!
不停奔跑,成为宗毅连续创业的坚硬底色。
今年52岁的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奔跑在新零售、新社区的全新赛道上。
对他而言,未来可期,一切值得。
这就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阿甘式老板,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