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手机之城竞逐新能源之都

日前,在《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东莞以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前十二强的成绩,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东莞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东莞为何能吸引众多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

近期,胡润研究院发布《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从优质企业集聚度、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三个维度,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榜单中,东莞以综合指数78.2的成绩进入前十二强。

《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节选)

从细分指标看,东莞与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获评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

在蔚为壮观的新能源产业链上,起初鲜有人看到东莞的身影。而如今,迈上“双万”新起点的东莞,也正蓄力奔跑在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上,在变道超越中实现新突破。

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东莞精耕细作产业生态,通过产业链创新升级、重构再造,这座制造业重镇正在快速隆起新能源的“产业高峰”。

挺进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第一方阵,显然不是东莞在城市转型升级之路上的终点。“手机之城”,正在积极竞逐“新能源之都”,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挺进第一方阵

在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看来,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此次东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世界工厂”如今的华丽转身。

在竞逐新能源产业赛道上,东莞已经拥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配套产业链,如能源端的制氢产业链,储能端的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等产业链,应用端的新能源汽车、轻型车与“三电”产业链等。

在汽车零配件领域,东莞许多企业在业内声名显赫。

祥鑫科技,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冲压、焊接以及热成型工艺,以及动力电池箱体铝挤、焊接、机加工和冲压工艺,是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特斯拉等行业巨头的供应商。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88.62%。

硅翔绝缘材料公司是国内最大汽车电池加热方案生产商之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都是其客户。

远峰汽车电子与百度、华为等科技企业在自动驾驶上已建立深度合作,主要聚焦在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三大领域。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积极转型新能源,自主车企电气化技术路线布局也渐趋完善,进一步拉动了以“三电”、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主的电气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

东莞在“三电”领域起步较早,现已形成以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领域双向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消费电子的强势带动下,东莞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产业实力全国领先,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家,产业规模超亿元。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拥有东莞新能源和东莞新能德两家全球顶尖的龙头企业。

动力电池领域

钜威动力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拥有核心技术,系统装机量在第三方电池管理企业中排名靠前

低速车动力电池代表企业广东博力威已经成为华南最大的锂电池PACK生产商之一

四大材料

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四大材料在东莞均有布局,凯金新能源、杉杉电池、卓高电子等企业在业内均有一定知名度

锂电设备

东莞锂电智能化设备在国内领先,全市拥有30家规上锂电设备生产企业,雅康精密和广东正业在锂电设备领域的技术和规模均在全国处于前列。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另一个风口朝向氢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氢能产业上,东莞也已初步具备从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到整车生产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全市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基本构建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而随着产业生态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企业选择“用脚投票”,纷纷在东莞落户和加码。以今年继续开建的东莞塘厦东益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为例,目前该项目已入驻比亚迪、一汽、广汽、小鹏等30余家头部车企,初步实现智能汽车产业集聚效应。

可以看见,经过多年培育,新能源产业已在东莞串珠成链,逐步朝着以高性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产业方向迈进。

另一种呈现方式与增长空间

透视东莞长期以来的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市场开放早、成熟度高、投资环境好、空间大等优势,政府具备成熟运行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加之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东莞制造业在遭遇外部环境冲击时,往往呈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与此同时,长期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东莞企业,在每一次产业浪潮中,几乎都能敏锐捕捉到产业风口,从而带动城市换挡升级。这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也是东莞未来竞逐“新能源之都”的基因优势。

当手机从功能机走向智能机,华为、OPPO、vivo智能机的崛起,见证了东莞作为“手机之城”的活力。如今,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是东莞第一大产业,年营收规模超万亿元,产业配套率超90%。

面对新能源产业新风口,东莞的突出优势正体现在智能移动终端、电池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方面,现今发力新能源汽车“三电”赛道,意味着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又新增了一个优势终端。因而在导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时,东莞能够跟过去的产业基础形成较好配合与共振。

随着智网汽车与智能终端融合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凭借着华为、vivo、OPPO三大智能移动终端龙头企业,东莞极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技术赛道上实现抢跑。

作为外向型经济极为明显的城市,东莞的产业发展策略与市场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得到企业的积极呼应。面对新能源产业风口,以华为为代表的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经开始从消费电子产业链迈向新能源赛道,并取得较大成效。

奥海科技(图源:《东莞智造》)

近年来,一批东莞上市公司也纷纷切入新能源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部分东莞A股上市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逆势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就是踩准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步点。

目前包括易事特、鼎通科技、祥鑫科技、生益电子等20多家东莞上市公司已经布局或正在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业务主要涉及“三电”、电子元器件、精密铸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上市公司通常引领着一个地区的产业转型方向,东莞上市公司密集加码新能源产业,将引领东莞产业的新变革。

正如波士顿咨询负责人所言,新一轮产业革命多炸点、多维度,看重产业多样性、互补性。

东莞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应依托产业优势顺势而为,通过产业裂变、融合、承接、焕活,牢牢抓住存量产业优势,向存量要增量,促进形成‘爆点带动、行业闭环、生态互补’的产业发展新动态。

善于捕捉“弱信号”的东莞

新能源汽车正在引领着产业变革,新型的产业链生态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梳理发现,目前,全国已有重庆、深圳、武汉、合肥、西安、常州、广州、襄阳等城市向“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发起冲击。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虽然东莞还缺乏龙头整车厂商,但依托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东莞在竞逐“新能源之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例如,东莞周边的广州和深圳,拥有多家新能源汽车龙头厂商,而东莞凭借区位优势,完全可能在“一小时产业协同生态圈”中发挥出自身优势。

一个产业链的培育,需要政府、行业和资本等多方层面才能完全推动。为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东莞作出了“有空间,进莞来”的郑重承诺,正在全力建设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其中,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位于水乡经济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研发制造,完善制储运加氢能产业链。

下一阶段,供应链和产业链建设,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东莞要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关键在于集聚优势,串珠成链。其中,上市企业的龙头作用,将引领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发展,加上传统的电子产业制造基础,东莞有望在这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

另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不仅聚集了新能源产业各种应用场景,国际一流的科研中心也正在这里加快布局,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高地正在东莞崛起。

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作为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的创新样板工厂相关团队,正在着力打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转化的链条,通过技术进步推动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锌基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的升级。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团队实验室

一座城市的成败,产业选择和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每一次的产业浪潮中,东莞可能不是引领者,但在风口之上,东莞总能踩准产业发展的步点。

而面对新能源这一新的产业革命,依托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再加上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东莞在未来有望聚集起国内外一流的人才与一大批企业合作,共同擦亮“东莞制造”新名片。

来源:东莞阳光网

审读:王叶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0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