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教授难忘的一课

最近,我们承接了一个政府机构的培训和咨询项目。在讨论培训内容的时候,他们反复强调要针对具体实务,不要讲太多理论。我们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大家听了客户的诉求,都会意地笑了,这样的诉求也是我们当年的心态。当今社会,“理论知识”好像成了一句挖苦人的话语,就如同说一个人老实本分。

给生命带来不同

估计他们以前请过大学的老师来做过培训,太理论化,与自己的具体工作对不上。这种情景在许多政府机构、企业频频出现。平心而论,这是我们大学教师的无奈现实,也成了不少管理者的认知陷阱。

不少理论大家也意识到这一点。年1月3日,德鲁克的父亲带着他,拜访了重病中的熊彼特。这时的熊彼特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他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我现在已经明白,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这是德鲁克一生中难忘的一课,所以他把这段经历写在自己的回忆录《旁观者》一书中,也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一直深入企业做田野调查和研究,著作等身,成为管理学科的创建人,同时还不间断为企业做咨询和培训。他宁愿损失在学界的地位,也不屑于按照学术界的所谓规范来写作。他反复强调,管理就是实践,管理理论必须来自于实践,也要回归于实践。

难忘的一课

管理者对于理论知识的不感冒非常普遍,我就是其中之一。大约20年前,有投资基金表示愿意给我们学校投资,我不懂他们的目的和套路,找到我的好友,时任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坚先生,他建议我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书。工科出身的我,又处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巅峰,内心深处对于理论学习多少有些抵触。架不住陈坚的诚心劝导,也出于提高自己学历的虚荣目的,年秋,我走入了中欧的课堂。结果,第一门课就把我给震晕了。

这门课程是来自创业学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百森商学院(BabsonCollege)伍建民教授讲授。说是讲授,其实更像是一场商战游戏。他把我们名同学分成20个小组,一个小组就代表一个生产芯片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一个模拟宇宙金木水火四大星球的TechMarK世界中竞争,每个星球代表一个行业,行业中有五家企业相互竞争,每个人都有一个什么CEO/CFO之类的头衔,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伍教授介绍了这个游戏的规则以后,他的助教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沓子资料,让大家开会研讨。内容几乎就是一个跨国企业的业务决策活动,比如投资设厂、产品定位、市场研究、制造加工、物流储存、品牌推广、财务分析等等,讨论起来倒不太难,同学们都是企业高管,每个人讲起来都头头是道,关键在于要把决策内容转化为大约五十几项的数据,然后填表上交,并且留有证据。

游戏设计了连续六个财务年度,三天之内交七次表格。每次交完以后,助教把这些表格输入笔记本电脑,立即形成各个小组的财务报告以及整体市场表现等,报告还对各个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排名。等大家中午或者下午吃完饭以后,这个结果刚好下来,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财务与市场表现就显现出来了。然后,伍教授对市场状况和企业表现做一个点评分析,用的词汇就是战略、定位、市场、定价、投资决策、财务会计等等各种管理术语。“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这类管理者半天工夫就现了原形。

上了两天课,我彻底晕了,词语好像都听过,啥意思基本不明白。也就是这门课,我才第一次知道管理者要看三张表,分别是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王健林曾经说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我自己就是真实案例。原来,我的所谓事业巅峰,现在看来就是人年轻、胆子大,拍脑袋拍胸脯的结果,无非是运气好,高等教育行业处于高增长期,我还没有来得及拍屁股走人。

我心里并不完全服气,以为这就是一个“瞎猫碰死老鼠”的游戏。在课间,我就问指导我们小组的孙艺老师,如果您操盘填表,能赢吗?孙老师说那当然,我要是跟你们竞争,赢是一定的,甚至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她还告诉我,百森商学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发这门课和这套软件系统,战略学、市场学、企业财务、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教授共同参与,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了,每隔几年,还会进行版本更新。

第三天开始,我渐渐找到一点感觉,到了最后两轮,咦!好像懂了!有了系统、决策、数据的感觉。最后我们小组股价在20个小组中位居中游,我也滥竽充数地顺利获得了课程证书和学分。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如果伍教授知道我连财务三张表都没看过,会不会把发的课程证书收回了。其实,“滥竽充数”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相比起“锥刺股,头悬梁”更有效,其特点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懵懵懂懂中学习,在犯错误中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学习。

课后的故事

我虽然愚笨,没有学懂这门课程,还是知道这门课程的价值,就问孙老师,能否给我们学校管理层开设这门课程,她说这就是伍教授中国团队的业务内容,已经给中国几十所商学院开设这门课程,并且还服务各种类型企业,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等。我当时就下单定了这门课程。十几年过去,我们还不定期邀请伍教授团队给我们管理层和教师开设这门课程。

除了给管理者和教师购买这门课程以外,我们还购买了国内企业开发的类似课程体系。这门实战课也成了欧亚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每年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企业经营比赛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都不愿意带这门课,因为这门课被定义为实训课,而带实训实验课程在普通高校中低人一等,教师工作量核算也比理论课要低。现在学校的制度已经做了调整,老师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项目学习、案例学习已经蔚然成风。

年,我们管理干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欧亚就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决策数据体系。现在,学校的“十四五”规划,对应的八个子规划,各二级学院的规划等都有比较完备的数据体系支撑。组织绩效考核,教师绩效考核、学生学习成长等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数据系统。

这门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不仅当场震晕了我,也吓坏了我。随着学习后继的一门门课程,我也看清楚自己的不行与不能,看到了欧亚与中欧的巨大差距,当然学费标准也相差几十倍。所以,学习期间,我就克制了引进投资者继续扩张的冲动,及时收缩投资规模和学校规模,降低学校负债率。

过去十几年,我们找到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与方向,意识到学校到了这个阶段,必须从机会导向转变为使命导向、战略导向,深耕教学质量。我们学校既没有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更不敢做多元化扩张,且行且害怕,且行且珍惜,一路走来,今天还好好地活着。

今天的大学教学

这么多年过去,我为什么对这门课程如此念念不忘?好多年以后,通过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育理论学习,我才知道这门课程的创新之处和背后的教育原理。

首先,它打破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的固有印象。这是一场商战游戏,一场艰苦的比赛,每天需要投入十几小时的时间,学习者的选择很快就有成绩反馈和教师的点评,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活力与激情;这门课程融合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核心目标是培养学习者依据数据决策的能力;它是一次企业经营的真实场景演练,让你了解商业竞争的概貌与本质,掌握企业管理实践中战略、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财务等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也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提升战略系统思维能力;这门课程安排每一位学习者扮演一个管理角色,不需要你面面俱到,什么都掌握,而是围绕组织目标,依据自己的角色,发挥长处,管理时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推动团队成长。

从大学教学学术角度来看:这门课程运用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合作、对话、意义建构。学习者不再靠记忆记住理论知识,而是在头脑中真正建构了相关内容的知识体系。它不会给学生固定答案,而是让学生运用各种理论知识,面对复杂的商战环境,不断做出艰苦选择,恰恰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勇于担责。它还有一个特点,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和系统版本,简单、高效地实现了OBE(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0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