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刘建平追求在更高层面为社会创造价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m.39.net/pf/a_5131652.html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

  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26万亿元,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一行业重要文件的出台,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由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公募基金行业应当如何增强专业水准,解决发展痛点,探求长赢之道,切实提高行业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能力?

  我们邀请多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掌门人,各抒己见,激荡思维,共同勾画行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

  ◎记者吴晓婧陆海晴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见证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0到26万亿元的高速发展历程。

  年,刘建平参与证监会基金部的筹建工作,审批了国内第一批基金公司的设立申请。

  年初,基金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当时在证监会基金部工作的刘建平,作为工作组成员,全程参与起草了基金法。

  经过十几稿大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年10月获得通过。刘建平熟悉其中每一条表述。

  年,刘建平投身基金行业,从年担任中欧基金总经理至今。

  基金法的诞生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保证了基金业始终有序稳步发展、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此后的修改完善,则为基金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4月末,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在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管理规模突破26万亿元后,《意见》的出台,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基金行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公募基金业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如何形成更好的行业生态环境,基金公司该如何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又该如何提升基民的获得感?

  有着25年证券监管及从业经历的刘建平,作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一路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推动者,近日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深度访谈,向记者讲述了他对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所思所想。

  1.优胜劣汰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记者:《意见》一方面提出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另一方面也提出引导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推动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未来行业竞争格局预计会有哪些变化?

  刘建平: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客户价值,所有的竞争也是围绕客户价值展开,因此这对于整个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是有益的,对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大有裨益。

  未来的竞争也将呈现差异化,BCG(波士顿咨询公司)将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Alpha精品店、Beta巨头、分销平台及解决方案专家。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基金管理人的禀赋各异,资源也有限,在资源分配时的倾向会形成竞争差异。

  例如,Alpha精品店的资源投入主要倾斜于投研层,形成投研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追求持续创造稳定的超额收益。Beta巨头、分销平台以及解决方案专家的资源投入分别倾斜于运营层、客户层和平台层,银行、券商、保险进入公募基金领域后也会形成差异化的资源分配,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差异化竞争。

  此外,银行、保险、券商这些机构在部分投资领域确实各有所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银行在固收投资领域,保险在资产配置领域,券商在另类投资领域,都具有比较优势,未来能够丰富公募基金行业的产能。

  WIND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居民投资非货公募基金的金额尚不足8万亿元。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有望超过万亿元,未来市场空间足够大,基金管理人在当前阶段应该更   记者:“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依然困扰着基金行业,如何提高基民投资的获得感?

  刘建平:前段时间,海通证券发布了一个关于投资者获得感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投资者资金收益率和基金净值增长率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分别是多次投资、高买低卖和频繁换手。

  投资者交易行为来源于对基金投资的专业认知,而专业认知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累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随着行业生态发生变化,投资者逐步明白长期持有的价值。成熟市场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其次,渠道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盈利指标目前可能仍主要来自于手续费,但现在一些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高的银行已经开始强调财富管理转型,这与以前传统销售行为有所不同,转型财富管理更   再次,基金公司一方面要向投资者传递真实信息,大部分公募基金的主要能力圈还是在相对收益,而非每年保证给到绝对收益。通过深度研究来挖掘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再通过企业成长来创造长期价值,这才是公募基金真正的专业能力和职责所在。我们也不能误导投资人,否则一旦预期背离,就会让投资人对行业失去信任;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在不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努力做好投资者教育和陪伴,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投资者理性投资、科学投资。

  作为连接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的重要桥梁,投顾服务能帮助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全面推进投顾服务有助于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在美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基金投顾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老百姓通过投顾购买养老产品。

  2.做出特色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

  记者:《意见》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您看来,公募基金发展有哪些差异化发展路径?

  刘建平:《意见》为基金管理公司指明了两条差异化发展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鼓励公募基金主业发展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延伸。这类发展路径在海外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如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早期是一家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追求长期业绩的资产管理公司,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型、大型财富管理机构。相较其他资管机构而言,这类机构更贴近客户,能更大程度提升居民财富管理体验。

  第二类差异化发展是鼓励基金管理人发展特色化的资产管理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资产管理人都要成为一家基金超市,资产管理人可以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方向发展特色化的资管业务,比如有的擅长主动权益,有的擅长被动投资,有的擅长资产配置等。

  对行业而言,管理人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再同质化,产品更多样化;对客户需求而言,管理人提供匹配自身能力禀赋的产品,有助于改善客户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

  记者:《意见》同时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公募基金行业如何实现国际化,中欧基金有哪些计划?

  刘建平:“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公募基金行业国际化方向的重要手段。先谈“引进来”,海外基金行业发展历史较长,在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虽然发展已有20余年,但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规模都不大,特别是权益基金,直到最近几年规模才有显著发展。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如何管理大规模资金、如何做好基本面投资,以及投研团队如何协作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进一步提升。我们需要学习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管理大规模资金。

  再比如,在养老三支柱和REITs这些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的新兴领域,公募基金管理人经验相对不足,亟待从海外市场学习他们的投资和运营经验。

  “引进来”重要,“走出去”也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提升当地市场的投研能力,不断开发高质量的QDII产品,服务于国内居民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走出去”让全球的投资者来配置中国资本市场。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优质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稳中有升,为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3.创造价值提升专业投资能力

  记者:资产管理之道,不在朝夕之赢,而在长远之兴。公募基金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投资能力?

  刘建平:从海内外基金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公司依靠资源禀赋或是享受特定阶段制度红利,从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基金公司如果没有培养起自己的能力和禀赋,在长久的竞争中会逐步衰落。

  公募基金行业当前已高度市场化,只有专业方能创造价值。

  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投研领域上,实际上也是综合实力的培养,应当进行系统化建设,实现组织、战略、文化三者协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搭建人才梯队。

  中欧基金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做过很多探索,一直在不断努力提升投研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例如,在提升投研能力方面,中欧基金致力于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努力实现投资业绩和管理规模的良性互动。

  在借鉴吸收海外优秀资产管理公司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1P=4P+1C”的投研建设框架,即要创造长期优秀的投资业绩(Performance),就得有Philosophy(理念)、Process(流程)、Platform(平台)、People(人才),再加上Culture(企业文化)。

  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中欧基金的“1P=4P+1C”的投研建设框架?

  刘建平:第一,从理念(Philosophy)维度来说,中欧基金坚持“长线基本面投资理念”,   第二,流程(Process)是一套研究和投资的工作步骤,将工作标准化。以研究流程为例,中欧基金采用“五要素模型”,包括公司治理、行业、运营、盈利质量及估值。近几年,公司积极推行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和投资流程,以提高投资胜率和生产效率。

  第三,平台(Platform)系统建设,中欧基金持续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投入,期望打造一个高效率的开放式投研平台。这对于提升公司整体的投资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人才(People)是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以自主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人才策略,中欧基金正在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储备,同时持续优化激励机制,建立一个专业分工、紧密协作的、强大的投研团队。

  第五,作为基金公司的终极驱动力,企业文化(Culture)能帮助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投研领域,中欧基金强调追寻真相、追求卓越和协作共赢的文化。在此文化下,公司持续发挥人才和平台优势,坚持扎实、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强化投研流程化及团队协作,从而提升投资能力,力争创造优秀的长期投资业绩。

  4.利益绑定与投资者真正在一起

  记者:监管层多次强调,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公募基金如何实现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员工三方利益的一致性,对此中欧基金做了哪些尝试?

  刘建平:公募基金要建立利益一致性的机制,从深层驱动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内控机制,恪守信义文化,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靠专业创造价值。比如基金公司通过对员工实行“考核-激励-约束”等一系列的利益机制设定,影响员工行为的出发点和行为方式,最终对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作用。

  基金的投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其投资操作行为与投资者利益相关性较高。中欧基金很早就建立了基金经理跟投机制,要求达到一定条件的基金经理每年收到奖金后,拿出一部分跟投自己管理的基金产品,且要持有较长时间,将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利益绑定起来。通过多年实践,基金经理跟投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欧基金在考核基金经理业绩时,更注重长期业绩,三年、五年长期业绩的考核比重更高,以此引导基金经理的长线思维,争取为持有人创造长期收益,减少短期炒作行为,避免业绩大起大落。

  除了投资人员,中欧基金在对基金销售人员制定考核机制时,也会将投资者盈利体验纳入到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在考核销售人员的销量时,会将销量再做分解,比如基金定投的销量占比是其中重要的考核细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鼓励销售人员携手渠道合作伙伴,共同引导投资者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建立长期投资意识。

  除了考核激励之外,中欧基金还建有相应的约束与惩戒机制。例如,公司在年改制初期,就在公司合伙人协议和内部章程中明确,获得公司股权的公司合伙人包括基金经理,如果发生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损害了持有人利益和公司声誉,那么公司会原价收回其股权,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也会被收回。这样的惩戒约束机制和激励措施,毫无疑问会驱使基金经理自主做好风控和合规,进而达到保护持有人利益的目的。

  记者:公募基金如何结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要求,在做好资产管理人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刘建平:资产管理连接着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其本源就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资产管理机构的使命。同时,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的最佳载体,生来就带有社会责任属性。

  从居民财富管理角度出发,在总量上,需要不断提升居民的权益投资占比。中欧基金当下在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就是提升个人养老金投资中的权益资产比例。

  如何让客户接受这类产品并非易事。我们将不断加强投资者交流,引导他们切换长期视角看待养老账户投资,在力争持续创造长期业绩的同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持有体验。

  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国内经济动能正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化,权益融资比例将不断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资金。

  同时,我们认为还应完善产品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在结构上,居民的理财需求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债券型产品、FOF、MOM、REITs、养老金产品、中低波动型产品等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公募基金管理人在这些产品的创新发展上也需要积极参与、稳步推进。

  在中欧基金的企业文化准则中,有这样一条:践行社会责任,追求在更高层面为社会创造价值。公募基金在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追求更好的财富管理以外,还应当更好地回馈社会,向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伸出援手。

  中欧基金已累计捐款数千万元,包括开展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以及其他公益活动。目前我们也在筹备自己的公益基金会,尽中欧的一份责任,继续为社会作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9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