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脚步近了!
伴随着考研人的紧张备考,各地方连发政策明确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印发《江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年,全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的比例提高至70%左右、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增加至20个、遴选名产业导师等具体发展目标。福建省印发的《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年)》中,再次提及扩大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从学硕“备胎”到反超学硕,乃至成为考研主流,过去十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飞速。9月14日,在最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可授博士专业学位首次超过0个;10月29日,#专硕将扩大至研究生招生三分之二#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第一。作为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专业学位正全面扩招,气势如虹!
专业学位,全面扩招
9月2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同时,我国也正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招生比例已达到14.4%。而9年,我国专博招生规模为人,所占比重仅为1.7%。即使是年,专博招生规模也仅占博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2.5%。
无论是专硕,还是专博,均已乘时代潮涌,迎来“质”与“量”双双起飞的高光时刻。
“专硕热”,全面升温!
从部分“双一流”高校近两年全日制学硕与专硕拟招生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学硕拟招生数量有所减少,而高校专硕拟招生数量则以增加为主。其中,暨南大学、安徽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新增专硕名额均为个及以上。
即使在接收推免研究生的过程中,专业学位硕士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中南大学在《关于中南大学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专业型学位硕士推免生接收人数原则上不低于推免生接收计划的5%。此前,这一数字为不低于0%。
5→1→6,专博迈上快车道!
且继“专硕热”之后,专博也迈上了快车道。
可授予博士专业学位的专业学位类别亦在近十年间得到阶梯式增长:年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仅有5个学科可授予博士专业学位,年版则有1个。今年9月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年)》,将风景园林、法律、应用心理、翻译、出版、公共卫生、会计、审计等6个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到博士层次,为夯实专业领域、对接产业需求、助推行业腾飞、服务国家需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毫无疑问,专业学位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正在成为时代主流。
时代呼唤,政策紧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偏向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相比更重视实践和应用。
一方面,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是对接我国现实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制约我国创新发展,并相当程度集中在科技应用和转化方面,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我国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挑战。
另一方面,硕博毕业生在教育领域、研究岗位的就业比例大幅降低,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已出现非学术化倾向,科研延续性降低,这一趋势在各国均有所显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秀华曾撰文指出,据统计,在美国,至年,在教育机构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从52.5%下降到49.0%,在工商界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从6.6%上升至40.1%;在英国,随着新型学位的涌现,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已经从最初的“培养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逐步过渡到目前“培养领先的从业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高校强调硕博毕业生的实践性以及与市场、社会的融合性。
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提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探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申请开展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同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0-5)》提出:到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的2/左右。并提出,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专业学位正全面升温。
不止前文提到的江西、福建,近年来,已有多个省市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并重点布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如贵州省到5年,力争硕士专业学位点在全省硕士学位点总量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力争达到7个左右,实现工程、教育、中医、兽医等专业学位博士点零的突破。山西省力争“十四五”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占比扩大到2/以上。山东省逐步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在学专业学位研究招生占比不低于60%。四川省力争5年专业学位点在全省总量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并在博士层次优先支持工程类、临床医学类等学科点布局,在硕士层次加快完善教育、法学、农业、艺术、新闻传媒等领域培养体系。
高校迎阵,以矛为盾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及鲜明特征,也是现阶段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点所在。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最大的诟病是,从培养方式到毕业成果,与学术型研究生差别不大,以理论研究为主,并未长于实践。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学位学制延长,高校在招生选拔、培养方案、导师队伍等各个环节,力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搭建与职业的衔接渠道,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瓶颈,逐一击破!
“定制班”:校企无缝衔接
不少人对“定制班”耳熟能详,对它的印象往往停留于高职教育,似乎与“研究生”差之千里。近两年,“定制化”成为不少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独立招生单位,中科大先研院开启“定制化人才培养”,年先后与长鑫存储、龙芯中科等行业领军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积极探索院企合作定制化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0年,首批“龙芯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通过校企联合,实行“1+2”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第1年集中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第2年开始在实践基地开展以项目为导向、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福州大学亦在0年正式设立了“定制化”专班,以订单式培养产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包括我国网络设备三大厂商之一的锐捷网络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共建锐捷网络专班、世界化工企业排名第29位的上市公司万华化学与石油化工学院共建万华化学班;华东师范大学推进“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推行职业任职资格能力要求与课程、实践衔接,推行面向行(企)业、职业真实场景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重庆大学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开展工程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专项招生,实施工程博士研究生“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
“产业导师”:高标准选聘
高水平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学位更需实践应用领路人,“行业产业导师”正是双导师制能够切实落地的重要一环。自0年起,不少高校已经开展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工作,并进行高标准仔细甄别。
湖南大学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满年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担任重要的技术或管理职务;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行业产业导师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博士学位,参与过省部级及以上大型工程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华中农业大学要求在本行业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实践经历5年以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邀请来自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投资、资产咨询、政府机构等资深实务专家组成的行业产业导师,全过程多方位参与会计专硕人才培养,包括商讨优化培养方案,科学优化课程体系、参与学位论文答辩等,确保专硕育人目标不偏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合肥工业大学特别提出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申请者可实行“一票否决”。兰州大学于0年起把校外导师的聘任从院聘升级为校聘并加以规范管理。行业产业导师普遍实行聘期制管理,聘期为2-5年。
截图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