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系列1数据告诉你

今年是仲量联行接受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委托,连续第三年追踪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在此期间,我们设计、验证并完善了一整套评估体系,既与商务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保持总体一致,同时又尽量消弭了跨境城际比较时面临的数据口径不一、更新频率差异等问题。三年的积累,使我们具备了多维度、多时点评估中国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具与数据,成为我们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言的有力支撑。

在今年的研究中,我们为上海分别设计了适应国际城市比较与国内城市比较的评估体系,二者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十座城市近三年的发展表现关联起来。这其中,一些跨境城际比较的指标为理解中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进程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

国际排名变动中,京沪领跑全国

去年,京沪两座一线城市,联袂迈过GDP4万亿大关,再次抬升一线城市上限。在国际机构的排名上京沪组成了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除与公认的两座全球顶级城市纽约和伦敦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外,在总体表现上与巴黎、东京、香港处于伯仲之间。具体来看:

①国际型会议会展的数量既是城市知名度的体现,又为城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商务型消费客流,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疫情影响前的年,根据国际会议组织(ICCA)的统计,京沪组织的大型国际会议会展活动数量分别位居全球城市排名的第22与27位,领先广州()、重庆()和天津()。在年的最新的排名中,合并统计线上虚拟会议与线下实体会议后,京沪的会议会展排名已经超越东京与纽约。

②跨境生产型企业的总部密集分布是现代都市强劲经济动力的重要显性表现。在最新的GaWC全球城市连通性排名中,京沪全面领先国内城市,以第6和第5的名次代表了内地城市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窗口。广州、天津、重庆分别以第34名、77名和96名领跑全国其他城市。

③在城市综合实力的排名上,根据科尔尼最新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京沪稳居全球顶尖城市的前20。值得注意的是,在近5年的排名变化中,北京从第9位逐渐上升至第5位,上海也从第19位一度攀升至前十。穗、津、渝也分别获得了56、95和的成绩,几乎悉数进入全球百强城市行列。

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力,上海独占鳌头

以咨询、法律、金融、广告、会计等行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城市从工业生产向高端服务消费成功转型的代表性标志。通过全面梳理GaWC的家跨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名录,在剔除了仅分布在一座城市的个例以及无法核实分布机构性质的案例后,我们对其中的家企业在这十座城市中的总部或办事处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①在机构覆盖率上,上海位居国内城市之首,以家机构总计81%的覆盖率与香港并列十城的第三名,在会计、广告、金融服务、法律和管理咨询五类机构的覆盖率分别达到%、86%、78%、84%、59%。北京以家机构总计76%的覆盖水平领先于巴黎和东京。广州、天津和重庆在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吸引力上,仍存发力空间。

②在机构数量上,上海也领先全国,以家机构总数位列十城的第四位。领先香港()、北京()、东京()。机构的数量侧面反映了该城相关业务的市场容量,为理解城市消费供给水平提供了新的视角。

高端消费内容,上海更加丰富多样

我们选取了个国际一线消费品牌,涵盖服装品牌、珠宝首饰、3C电子等多个品类。通过对各品牌是否在十城设立专营门店的调研,形成了十城一线品牌覆盖率数据。

不难看出上海在一线品牌覆盖率上已经位居全球顶级城市行列,成为全球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北京的品牌吸引力也显著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与其他国际消费之都也差距不大。

以年米其林星级餐厅为指标衡量十城国际化高端餐饮供给水平,上海尽管与其他国际都市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国内城市中已成为最受国际认可的代表城市。

除此之外,在单独分析了东京、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这五座同时登上米其林与黑珍珠餐厅榜单的城市后,我们发现上海还是中国境内米其林星级餐厅与黑珍珠星级餐厅数量的双料冠军,二者总数居冠大中华地区。不仅如此,上海也拥有最大数量和最高比例的两大名录双料餐厅。近1/4的顶级餐厅兼顾了东方与西方对美食的审美标准,为上海融汇中西的国际地位提供了重要佐证。

我们的期待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其实十分丰富,选取横向比较维度确实无法呈现每座城市独特的消费魅力,在此我们分享的部分研究成果仅是十座国际化都市的管中一瞥。我们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7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