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扩张“怪象”:连锁扩张不为经营,而是为了被收购。
在药品零售市场,一些中小型连锁药店原本只有几家门店,没过几年就发展到几十家或上百家门店,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感到惊奇。不过,这些连锁直营门店不多,门店的销售额也没有随着门店的增加而同步增长,只是门店的数量多了。
同时,这类连锁药店的管理模式,从表面上看还是比较先进的,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布局、统一的进货渠道、统一的结算方式,全然一副大中型连锁药店的管理模式。
但是,渗透到门店的经营管理中,你就会发现,依然延续着原来几家门店的管理模式,人还是那些人,套路还是原来的套路,只是采购的总量比以前增长了好多倍。
快速扩张或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笔者曾向一家快速扩张的连锁药店老板咨询,怎么在短期内发展这么快?今后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大的战略目标?他没有正面回复我,只是淡淡表示,因为现在零售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像他们这些中小型连锁药店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既然零售市场竞争这么激烈,那为何还要去收购那些没有产品优势的单体药店呢?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套死了吗?当时,他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轻描淡写回复:没办法,都是让市场给逼的。
没过两年,听说那家连锁药店的老板把企业卖给了一家连锁巨头,买家还是上市公司,成交额几千万。
直到现在,笔者才弄明白,当初他快速地收购当地那些中小型连锁及单体药店,是为了扩充自己的体量和规模。之所以有模有样地按现代连锁药店的方式打造自己,并不是想真正地经营下去,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结果——卖个好价钱。
换个方向来看,有了钱,他也就有了重新开始的资本。后来,他到隔壁城市继续投资那些有十来家门店的连锁药店,先慢慢养着,看准机会再快速扩张。对他来说,这比他自己经营药店来钱要快很多,只要有接盘侠就行。
反过来看,如今那些已经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大型连锁药店,一般是不差钱的,缺的是门店数量和销售增量,上市药店要使财务报表好看,就必须快速增加门店,从而提升销售额。
在药品零售市场,新一轮重组并购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目标还是盯着那些有门店数量,但经营不太好的中小型连锁药店。大型连锁药店的优势就在于上游厂家的产品渠道和现代化的管理流程,而中小型连锁药店的劣势就是产品线的缺失和管理模式的陈旧。
市场有这样的需求,那么就有人来迎合这样的需求,两者各有各的需求和目的,只要价格差不多,就可以签字拿钱走人。结果也不难想象,留下充当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继续管理原来的连锁药店,只是丢了所有权而已。
如此并购需深思
资本的介入,引出药品零售市场上一笔笔并购案例,也搅得那些原本坚守在药品零售一线的老板们(中小型连锁药店)心神不定。
是继续按照自己原来的思路把自家门店的业务做强做大,成为本地深受老百姓认可的一块品牌?还是跟随他人那样,把自己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连锁药店卖掉,换来一堆白花花的钞票呢?
说句心里话,真正想做点事情的人,是不会轻易把自己辛勤培育出来的事业(连锁药店)卖给他人的,毕竟是自己十多年摸爬滚打创造出来的基业,与那些本没有想办好连锁药店的“职业”人区别还是很大的。
但是这里面毕竟存在着商机,所以也会有人去认真策划,带着资本快速通过对单体药店的并购组建成一个貌似连锁药店的有限公司,再运用资本兑现的方式,卖给更急于扩张的大型连锁药店——转换成资本扩张的生意。
当然,这对零售药店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个双赢的生意。一方面,因为被收购的连锁药店还没有做好真正连锁经营的准备,只是被资本绑架。除非收购它的那些大型连锁药店痛下狠心,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全过程管理及经营,而不是简单扩充门店,让其原经营者继续经营(而这也会导致效益不如预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此外,在连锁药店并购的过程中,经营者也需谨慎,多做实地调研,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那样的话,很有可能会混淆自己原本的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