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米东,我的第二故乡

白癜风专项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8.html

米东,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

杨发仁

那天,我吃过晚饭,站在小区15楼的阳台上,向窗外望去,忽然发现米东变了,变得让人不敢相信,一条条交错纵横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茵茵的参天树木,各式各样的小客车,来回穿梭在平坦宽阔的马路上,犹如一条条爬行的长蛇在蠕动,各种灯光将黑夜照射得如同白昼一般。

我情不自禁的把妻子叫过来,指着窗外说,快看这里的夜景是多么的美丽,我调到这里工作是多么荣幸啊,这之前,我生活在生我养我的家乡吉木萨尔县的一个偏僻山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参加了工作,当了一名县级电视台的记者,90年代我被调入了米东区广播电视局从事记者工作”。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原名米泉县,刚来的时候,米泉县城也只有四五万人,两条主街道一条叫古牧地路,另一条叫稻香路,两条路交叉而行,形成了南北东西两条街道,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都住在平房里面,不多见的六层楼房只有单位职工们集资修建的,我调来时被安排在平房的职工宿舍,每天出行都走在坑洼不平的街道上,可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米泉县归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辖,当时的米泉县乡镇企业非常发达,排到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八县市第一位,好多人对米泉这个地方,既羡慕又向往,后来米泉县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努力,被国家民政部批准撤县建市了,从那以后里米泉市的经济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不到几年工夫,全市的干部职工都陆续住进了向往已久的新楼房,我也和他们一样搬进了广播电视局新盖的楼房,回到家乡和我一块工作过的同事们都很羡慕。

米泉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只有一路之隔,离市中心也只有15公里,撤县建市后,米泉县依托乌鲁木齐大城市,经济发展相当快,城镇人口增加到,10万人,财政收入也突破了10亿元大关,一时间落户米泉的企业有几百家,从那以后米泉城区的道路也多了起来,过去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状得到了大的改观。

进入21世纪,自治区提出了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乌昌经济一体化,米泉市作为试点,划进了乌鲁木齐市,成立了米泉市和东山区合署办公的米东新区,经过几年的试运行,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归建为乌鲁木齐管辖,作为乌鲁木齐的一个区,正式命名为米东区,在米东工作我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米泉县、米泉市、米东新区再到今天的米东区,这四个阶段里,我亲身经历了他的发展变化。

米东区现在的人口已达四十多万,有工业、农业、矿山、养殖、加工等产业,工业主要是每年的招商引资,引进的大中型企业,现在有工业园区3个,有高新工业园区,化工工业园区和自治区级的甘泉堡工业园区,现有大中型企业上千家。农业主要是以生产大米为主,米东区有10万亩水稻,年产六万吨大米,有农业人口六万多人,生产的大米名扬全国,有稻虾米,稻蟹米,稻鸭米,这些稻米都是有机绿色食品,到了秋收季节,南来北往的商客和单位都来这里订购大米,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据米泉县志记载,米泉水稻的种植,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但广为发展还是在清代,清乾隆34年,年,大学士纪昀被遣戍新疆后,对县境稻乡曾写诗赞到:“十里春畴雪做泥,不须分垄不须畦。珍珠信手分分落,一样新秧出水齐”。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后,便在米泉扎了根,繁衍后代,种植大米,使米全成了有名的水稻产区,自古以来,米泉就承担着新疆驻军的军粮大米和各级政府口粮大米的供应任务,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想要买到米泉牌大米,必须要有领导批条才行。

米泉大米以颗粒饱满,形如珍珠,晶莹剔透,自然纯香,口感爽滑,营养丰富而著称。那天,全国多家网络媒体报道了米东的稻虾、稻蟹丰收的盛况,全国60万网名观看实况,我在米东零距离看到这则消息后,我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感慨,二十二年米东情,年年采访系稻农。五月插秧九月丰,粒粒稻米香烹烹。稻蟹稻虾创新种,双收稻农喜心中。小康路上稻农忙,再忙再累心里爽。网络媒体宣虾蟹,米东名声全国扬。以此来表达我对米东的情感。

在米东,我工作生活了20多年,我和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胜过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当你登高望远,米东的发展变化,使你敢感慨不已,那一条条纵横交错平坦宽阔整洁的街道;那一排排繁华似锦的商业铺面;那一幢幢高入云霄的住宅大楼;那一对对穿红戴绿的俊男靓女,悠闲自在的走在大街小巷,谈笑风生;那一个个米东特色的风味小吃,美味佳肴。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米东。

来源《作家联盟》,原标题《米东,我的第二故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5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