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权改革盘活水资源

让省下的水“流”到有用的地方去。9月13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十年来,我国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引起人们重视,水权交易、用水权改革也不断推进。专家表示,用水权交易能促进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交易双方都能从用水权交易中获益。

用水权改革

随着全球水危机的加深,人们不断认识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水交易市场逐渐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水权交易市场开发和投资潜力不断增加。

推进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

8月29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用水权改革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意见》提出,到年,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将基本建立,区域水权、取用水户取水权基本明晰,用水权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趋于活跃,交易监管全面加强,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到年,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用水权改革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作用全面发挥。

什么是用水权?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广义上,水权既包括水资源所有权,也包括水资源使用权。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明晰水权主要是明晰水资源使用权,即用水权。在实践中,用水权表现为区域水权、取用水户的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和公共供水管网用户的用水权。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治水方能用水,用水权改革意味着新的资源要素产生,水资源的要素性质明确,水资源使用权人的界定也更清晰,未来水资源使用将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每个人。

“水资源价值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股东合伙人孙连才看来,水权交易不仅要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更要实现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等多重目标。

转让受让都受益

《意见》对用水权的交易做出了规定。对于区域水权,位于同一流域或者位于不同流域但具备调水条件的行政区域,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单位,可以对区域可用水量内的结余或预留水量开展交易,可采取公开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对于取水权交易,取用水户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可以有偿转让节约下来的取水权,应通过水权交易平台进行;对于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在灌区内部用水户或者用水组织之间进行。

通过水权交易,农业省下的水能置换给了工业,转让方和受让方都受益。在内蒙古,用水大户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每月用水18万立方米左右,企业每年以每立方米5.2元的价格,购买黄河南岸鄂尔多斯灌区万立方米用水指标,确保项目推进,而获得水权置换的企业则需要出资建设和维护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以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为例,两地实现了跨盟市水权转让,通过农业节水落实水权交易指标1.2亿立方米,35个工业项目有了用水指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满足了工业新增用水需求。

对此,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贵良分析称,公共资源因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可能会被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低效使用,用水权改革后,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巴彦淖尔位于河套灌区,通过有效节约灌溉用水,向鄂尔多斯这样的能源型城市进行区域水权转让,既鼓励了灌溉农业区节水,又能满足工业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了用水权效益的提升。”田贵良说。

“水产业链”迎新

建立健全水权交易系统是完善水权交易平台的重要工作。《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统一交易规则、技术标准、数据规范,统一部署、分级应用,进一步规范水权交易行为。在此基础上,逐步将用水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互认,支撑用水权交易安全、高效、规范开展。

年7月,我国在7个省(自治区)启动水权试点。中国水权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年,水权交易总计成交单数为单,约为年成交单数的30倍,成交量为万立方米。而截至目前,年的成交单数为单,其中灌溉用水户交易额为单,占比95%,成交量为.4万立方米。

分地区来看,水权交易单数的排名依次为山东省、甘肃省、山西省、江苏省、河北省和重庆市,其中山东省、甘肃省和山西省的成交单数超过单。

孙连才认为,随着未来水资源的利用、水权交易、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智慧水务的深入推进,行业将迎来大的战略机遇期,围绕“水产业链”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发布会上,李国英还介绍,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来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金额达到亿元,创历史纪录。

就水利投资的带动作用,田贵良分析称,水利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发挥水利工程投资的带动效应,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就业岗位,发挥多种融资渠道的作用,补齐水利行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短板,更好地保障水安全。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袁泽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